2025学术年会发言 | 王晓雄:《IP+AI:系统性变革中的文创之道——苏州广电的实践与思考》

2025年11月4日,在中国广电联合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上,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党委委员、副台长 王晓雄以《IP+AI:系统性变革中的文创之道——苏州广电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做主旨演讲。摘要如下:
当前,广电行业正经历系统性变革的“关键突围期”。苏州广电以“IP+AI”为核心引擎,向“做创意、做赋能”新型主流媒体转型,探索构建“品牌IP—行业IP—城市IP”三级跃升体系,推动媒体从内容生产者向城市服务赋能者转型,走出一条文化传播、产业联动与技术融合并重的创新之路。
一、品牌IP培育:从“内容输出”到“体验消费”的破局
以“江南文化”为底色,构建三级IP发展生态:品牌IP作为流量入口,聚焦精准化、体验化内容;行业IP作为转化中枢,实现传媒与产业深度联动;城市IP作为价值放大器,推动文化共情与城市形象升级。三者形成“内容—产业—城市”闭环,实现传播力、引导力、经营力协同提升。
在品牌IP层面,打造“五节IP矩阵”,如“邻里中心精酿啤酒节”单日销售额达80万元,带动周边消费翻番;“时尚舞台萌宠节” 锚定宠物经济,发放“节庆消费券”,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市集IP注入文化基因,“狮山市集”2025年升级推出“狮子山下好声音”,国庆中秋假期带动客流近150万人次,销售额增长40%;“村+”系列活动助农模式成效显著,单场阳澄湖大闸蟹直播售出60000斤,杨梅助农增收超500万元。垂直内容IP实现“精准滴灌”,银发经济领域,《老朋友唱起来》吸引3000余人参赛,带动相关业务咨询量涨50%;微短剧《面若桃花》衍生线下餐饮年营收超800万元,同款汉服租赁订单量增长3倍,话题播放量破亿,成为“自带流量的文旅攻略”。
二、行业IP联动: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荣”
打造“传媒+生态圈”,实现“1+1>2”的生态共荣。通过“传媒+场景”,如“传媒之夜”“足球夜市”,实现流量落地;“传媒+电商”打造“江南甄选”平台,共建选品中心与云仓,联动23所高校孵化校园电商,学生团队半年售出苏州特产超百万;“传媒+产业”依托“一园三区”,引入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开心麻花运河剧场等项目,影迷纷至沓来,主题酒店年轻客群占比达85%;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上半年营收破2亿元,文化科技企业占比六成,真正实现“文化搭台,产业唱戏”。
三、城市IP塑造:从“城市宣传”到“文化共情”
以故事构建文化共鸣,让苏州“颜值与国际范儿并存”。构建“1+4+N”全媒体矩阵,粉丝总数超9000万,“小鱼视频”入选中央网信办优秀账号。《最美荷花农》等民生故事全网传播破亿,2025年“六月荷花市集”客流翻三倍。重大活动如2025苏商大会,全案策划传播量超1300万,15次登上网络平台同城热搜,主题曲引发情感共鸣,获高度评价。国际传播方面,纪录片《我在苏州学非遗》以青年视角展现非遗传承,传播至巴黎、威尼斯、米兰,获使领馆支持,被赞“超越语言的震撼”;《天工苏作》《锦绣纪》《苏园六纪》4K修复版等作品走向五大洲,讲好中国故事。
四、技术赋能:AI让IP生产“提质增效”
技术是变革的硬核支撑。苏州广电打造全国首个备案城市广电大模型——“周到大模型”,支撑超2.5万次内容生产,XR制作从“按月”缩短至“按天”,“星”系列服务体系已输出到广州、福州等30多家媒体。“星梦XR演播室”让主持人“走进”智能工厂,提升沉浸体验。“苏周到”APP下载量超2500万,全国首创“一码通”,发放消费券近6亿元,拉动消费百亿元,模式已输出至多地。
系统性变革不是颠覆,而是重塑。苏州广电的实践证明,文化IP是“城市流量密码”,技术是“变现加速器”,文旅融合是“价值放大器”。未来,苏州广电将继续深耕“三级IP体系”,用更年轻的玩法、更硬核的技术,让江南文化“活”起来,让苏州IP“火”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