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术年会发言 | 潘力:《智媒跃迁:拥抱“人工智能+” 重构广电新纪元》

2025学术年会发言 | 潘力:《智媒跃迁:拥抱“人工智能+” 重构广电新纪元》

  2025年11月4日,在中国广电联合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上,中国广电联合会交通宣传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副院长潘力以《智媒跃迁:拥抱“人工智能+” 重构广电新纪元》为题做主旨演讲。摘要如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数字建设,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部署,指引广电行业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进行系统性重塑、价值升维。中国广电联合会交通宣传工作委员会围绕全国交通广播播出机构“先行示范”,提出“技术驱动、内容驱动、产业驱动、传播驱动”“四维驱动”转型模型 ,探索广电媒体从“播报工具”到“城市智慧服务中枢”的价值跃迁之路,目的是努力实现媒体功能、角色与价值的根本性升维,从而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这场科技风潮转型中,谁是探路者?谁又是示范者?放眼全国广电系统,交通广播以其与生俱来的移动性、服务性与强互动基因,成为冲在潮头的“先行者”。

  一、引擎:技术筑基,构筑智慧广电的“神经网络”

  交通广播的实践表明,真正的技术赋能,是构建能感知、会思考、善协同的“智慧神经网络”。

  山西交通广播的“AI路况主播”打通了“数据孤岛”,系统自动抓取交警、地图平台等多源数据,实现路况的“零延迟”播报,效率提升40%。成长“音频流+数据流+服务流”三流合一的“出行智能伴侣”,日均触达超30万用户。

  湖北楚天交通广播从“单向播报”到“双向交互”,将“受众”变成了“用户”,让服务永不掉线,用户留存率提升35%,实现了与用户的深度绑定与情感共鸣。

  二、灵魂:内容铸魂,打造人机共创的“魅力主场”

  在AI时代,内容创新的灵魂在于 “人机协同,价值共创”。

  河南交通广播做好“内容生产”到“热点策划”,通过AI智能体平台预测相关话题的“爆点”,话题多次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前位,账号粉丝破1000万,实现数据洞察与专业策划的完美闭环。

  广东“大吉利车主+”从“声音流量”到“服务留量”,唱响“连接用户、赋能产业、服务民生”的三部曲,成为特定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湖南交通广播“千年婚仪”,从“文化报道”到“文化创演”,实现“传统文化(IP)+现代仪式(场景)+智能传播(渠道)”相结合 ,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策展人”与“焕新者”。

  三、蓝图:产业拓疆,绘制“传媒+”生态的“价值疆域”

  “人工智能+”绘制出一张“传媒+”的生态蓝图,从信息枢纽跃升为产业节点。

  北京交通广播的“城市应急新角色”,从“新闻媒体”到“治理平台”,重塑公共价值。从“内容的传播者”深化为“公共安全的协同治理者”,探索了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

  安徽、新疆交通广播的“文物会说话”现象,从“文化传播”到“文旅融合”,打造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安徽的《宝藏闹新春 文物脱口秀》采用"考古+轻松网感"的混搭配方,让文化从“可观”“可赏”变为“可用”“可玩”。新疆的《文物会说话》都通过AIGC、短视频等技术,展现“传媒+文旅+科技”的巨大商业想象力。

  四、标识:品牌效应,提升本土化与区域协同“交响合奏”

  今年以来,“畅行中国”媒介品牌,与千行百业相互赋能,先后走进长沙、邯郸、合肥、银川、连云港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全网直播+短视频矩阵+社交话题裂变”,实现“一次采集、多平台分发”,触达率突破上亿大关。

  上海交通广播互联网真人秀《一路向西》,开启直达新疆·喀什的文化之旅,展现“主流媒体转型+媒介品牌打造+全场景呈现”的新场景。

  五、战场:传播破界,构建全域触达的“影响力矩阵”

  全面构建“智能、全域、跨界”具有影响力矩阵,是赢得媒介用户的终极战场。

  浙江交通广播全链路传播融媒矩阵,全网粉丝5000万;微信全年推文阅读3亿+;微博同城热搜上榜超1500条;阅读量突破30亿,破亿话题35+个;全年各类视频总播放量5亿+,视频号前端破10万+,上升40%。

  江苏、浙江、山东等交通广播《中国高铁“出海”刷新记录 直击雅万高铁正式启用》推动国际传播转向双向互动,实现“软性触达”和“共情传播”,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区域样本,该节目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直播二等奖。

结论:迈向价值共生的智媒时代

  交通广播的“四维驱动”模型,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转型路线图,是“信息中介”到“价值枢纽”的价值升维主线。

  “技术驱动、内容驱动、产业驱动、传播驱动”四维驱动,是中国广电联合会交通宣传工作委员会所倡导的 “创新、创优、创收”“三创”理念的生动实践,只有将科技深度植入媒体的基因,才能完成好这场系统性变革。

附表: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