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开播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今日开播。这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优美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沈蓓莉致辞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今天正式上线了。这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共同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在未来的100天时间里,将由100位艺术家,为大家诵读赏析100篇经典宋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他曾寄语青少年,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同学们要多背诵一些优秀古诗词,长大以后才能文思泉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文化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宋词的许多名篇、名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启迪人们的思想,振奋人们的精神,丰富人们的感情,滋润人们的心灵。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积极进取的英雄之志,激扬精忠报国的民族之魂;“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教给我们要有勇敢正义、慷慨豪爽的高贵品格;“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激励我们要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开拓精神;“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彰显了即使历经风雨和坎坷磨难,也要有笑傲人生、超逸旷达的通透境界。这些经典词句不仅仅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历经世世吟诵、代代传承时,依然能滋养心灵,启迪智慧,丰富家国情怀。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希望通过诵读赏析经典宋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曾经深情地说,“好的文艺作品不仅启发儿童求知的渴望,帮助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能在纯洁的、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优良品质的种子”……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孩子们精神食粮。”“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就是要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孩子们。
预祝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致辞
同学们好!
新一期“未来讲堂”又将与大家见面了。这一期的主题是“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这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为大家精心打造、共同推出的又一份精神大餐。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以“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为主题推出的这期“未来讲堂”,就是希望同学们遵循总书记的教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声音的重新演绎,让流传千年的经典宋词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使大家经历一次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之旅。
同学们,在璀璨夺目的宋文化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流传于后世的两万多首宋词,有的如写意山水,豪迈雄浑,纵情挥洒;有的似工笔白描,细腻婉转,温柔曼妙。豪放派词人与婉约派词人通过其作品交相辉映,为我们留下了传诵千古的经典名篇。经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和经久性品质,是人类精神创造历史长河中的传世之作,其魅力无穷、历久弥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一直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及其有声阅读委员会以传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为己任。这些年来,我们陆续推出了古诗词名家诵读等一批高品质的音视频经典作品。相信这期节目,一定能与同学们相伴而行,使大家不仅能感受到汉语的文辞之妙,也能领悟到许多人生道理,汲取其中的营养和智慧。
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新华网首席运营官、新华炫闻(北京)移动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巍致辞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在“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栏目正式启动之际,我谨代表新华网表示热烈的祝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翻开灿烂的历史长卷,中华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宋词与唐诗并称“双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词,得益于其音乐天性,又跳脱出严整对仗,语言气质高雅,意境深远深刻,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通过诵读赏析宋词之美,你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不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感受宋词的力量与芬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而文化自信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现如今,不管是人民大会堂精华版新春“庙会”的非遗传承人,还是冬奥会相关作品的设计者,都有不少90后的面孔,他们精湛的文化技艺得以让国际贵宾领略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魅力,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正在被点燃;近几年,《国家宝藏》《只此青绿》等传统文化类栏目、节目频频“破圈”,应用新技术、创制新场景、注入新内涵,传统文化正以不同方式走进更多年轻人的内心……
青少年朋友们,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希望通过该栏目,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带到大家的心灵深处,激发起向上向善的力量。希望自信的、创新的、实干的、智慧的你们,能用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世界眼光打造一个活力四溢、创造无限的新天地,更好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预祝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会长王秋致辞
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由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即将上线了。这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这次,我们邀请了十余位古诗文专家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表演艺术家共同献声,用最权威的文字、最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最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宋朝自开国以来,重视文化,尤其对读书人格外器重,这也让宋代出现了一大批灿若群星的才子,出现了一个文化空前繁荣的盛景,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世人瞩目。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宋词是一杯最美的酒。宋词的美,或豪放,或婉约,或闲淡,或清雅。它既能旷达豪迈、波澜壮阔,令人胸襟宽广,潇洒超脱;也能如江南烟雨细细密密,柔腻婉约,令人肝肠寸断,百转千回。
苏东坡曾在赤壁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曾在月下徘徊“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李清照曾欢快地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也曾哀怨地叹道“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辛弃疾既有“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激愤;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闲适。
宋词,三五成句,四六成情。美在妙不可言,言之未尽,而意无穷矣。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朋友们,让我们在平平仄仄、抑扬顿挫里循声前行,走近一位位耀眼词人,品味平凡的真谛,品味语言的张力,品味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品味满腔热血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打开宋词之门,一同感受音律感和文学力交融的宋词之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