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晨在“迎接党的二十大 共谱文艺新风向”——“传承有我”系列活动上的心得分享

“迎接党的二十大  共谱文艺新风向”——“传承有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文艺工作者中的党员代表和青少年代表纷纷结合郭继承老师主讲的“一起向未来”读书智慧专题讲座,撰写了心得体会。

颜丹晨在“迎接党的二十大 共谱文艺新风向”——“传承有我”系列活动上的心得分享

“传承有我”——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中郭老师的讲座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这种心灵的震撼。作为一线的党员创作人员,我们经常会在剧组里,我们面对的就是身边工作的同志,任务就是拍好这部戏,演好这个角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放在艺术创作当中。但是在我们埋头创作的时候,应该抬头看看方向,要明白我们目前做的这件事儿是不是真正值得做的,是不是我们应该要努力去完成、去坚持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郭教授讲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脉,讲到了家国情怀。因为我的姥姥曾经跟我说过,之前家里在南京,就是因为那时南京沦陷了就一直逃难,然后逃到了贵阳、贵州一带,她当时从来没有想过要找什么样的另一半儿,会不会有家,她没有这个概念,她只是觉得我的国都不在了,有什么资格来谈。相比于老一辈人,我们这代人更拥有寻找和追求幸福的主动权,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孕育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这一切都是因为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自由、幸福的生活。

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我们现在的这种幸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担当是什么?是培根铸魂。我拍第一部戏的时候,我特别的高兴,我的形象出现在电影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作为演员,我有自己的作品,还有人喜欢,我觉得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但后来我发现,自己的角色能够对不同群体的人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我瞬间就觉得,原来我做演员不仅仅是为了圆自己的梦,更重要的是承担起作为演员的责任和担当,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能够通过我的角色让更多的人喜欢我,能够通过我的角色让更多的人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来说最兴奋和开心的事情。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是真正投入艺术创作当中,走近人民、走进生活,去拍更多的让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能够引领时代风尚的作品,能够让大家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由衷地高兴和自豪的。

比如说丁柳元老师,扮演过江姐,还有李健老师扮演过黄大发,还有林江国在《可爱的中国》里扮演的是方志敏。他们塑造了英雄人物,而这个英雄人物的塑造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们,喜欢了他们。那么我们就会想,现实当中他们的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这个演员是一个德艺双馨的演员,那么观众会说,我喜欢对了!英雄,就应该让这样的人来扮演,他不会有偏差。因为我们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和演员,而且代表的是你塑造的人物,你的英雄的形象,一定要对得起英雄,对得起“文艺工作者”的称号,走好演艺的道路。想让艺术之路长青,一定要有学养,要有修养,要有涵养。

从我做起,从小我做起,让小我投入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当中,传承起我们应该传承起的家国情怀。

附表: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