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联合会演员委员会孙一平——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丹心向党增涵养,奔赴文艺”赶考路”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客观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百年风华、百年奋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正昂首阔步加速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中广联合会演员委员会党总支第二支部宣传委员、理事孙一平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认真学习了十九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行走在文艺事业的赶考路上,为人民捧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何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在文艺创作中坚守初心、不辱使命,时刻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德艺修养,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些,都是当下乃至未来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不断学习并努力践行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全会精神,我更加深刻地懂得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由此可见,文艺事业对于全民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对于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文艺工作者本身就具有传播人间真善美的责任和使命。《易经》有云:“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精神世界的投影,是文艺工作者思想、理念、观点和情感的物化表现。所以不断提升我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和涵养,我们才能在文艺创作上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导向,才能达到引领社会和大众向上向善的目的。
孙一平在电视剧《司藤》中饰演大少奶奶
文艺工作者的涵养,取决于学问。身为演员,学问的厚薄会直接影响对角色的塑造,对文艺作品的理解深度,同时也决定着对于作品、人物是否具有再创作的能力。因此,时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强各方面文化知识的积累,并深入生活,体会民生,更多地贴近百姓,才能更好地融入和诠释角色,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
文艺工作者的涵养,取决于志趣。一个人的志趣直接影响着人的品性,而作为演员志趣的高低更会影响文艺创作的境界,只有拥有高洁的志趣,才能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才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因此,树立远大目标和志向,培养高洁的爱好和审美,才能拓展我们的心灵视野和胸怀格局。
孙一平参加广电总局、中广联合会主办的意识形态建设专题讲座学习
文艺工作者的涵养,取决于人格。一个人品格、人性的优劣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而演员人格的优劣则还会影响文艺创作的价值。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可以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基础,但演员的思想、人格、品行才能为自己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和附加价值拓展渠道。
孙一平参加广电总局庆祝建党百年“永远跟党走”合唱文艺演出
百年征程,再启新篇,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中的党员,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让我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文艺的初心使命,把“对党忠诚”作为信仰基石,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传播信念火种、赓续红色基因,真正发挥一名党员、一名演员身在一线传播文化的作用,影响身边的人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百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奋斗的道路上始终初心不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身在文艺战线上的我们,也许只是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也要在文艺的瀚海中呈现出耀眼的光芒,在新时代的召唤下,自觉传承文艺薪火,踏踏实实走好文艺长征路,为我们的文化强国建设发挥光和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