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11月5日--6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广联联合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中国广播》杂志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杂志社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举行!本届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图片默认标题

出席此次研讨会开幕式的有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张海涛,副会长胡占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阎晓明,副台长赵忠颖,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编辑董传亮,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黄信,中国传媒大学曹璐教授等200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专业人士。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曹璐;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张海涛;中广联副会长胡占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阎晓明;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忠颖)

图片默认标题

张海涛会长代表中广联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互联网给广播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广播既拥抱着重大的机遇,又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在技术融合、产业合作、资本整合、人才流动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再创辉煌,是我们每一位广播同仁和研究学者共同关心的课题。而学术理论思想是推动行业前进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中广联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聚焦实践,提升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理论指导实践、服务行业的能力;二是开放共享,扬独家优势、汇天下精华,确保学术研究相互借鉴,相互带动,共同发展;三是保持战略定力,以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大处作眼,做大文章,有大作为。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阎晓明台长强调:理论和现实一再证明,广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广播人一定要树立应有的自信,把广播事业发扬光大。树立广播自信,有理论依据,有现实支撑,有可以预见的科学技术发展前景。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有一支热爱广播事业、高素质、高水平、久经锤炼的广播队伍,有致力于研究广播理论和开发广播产品的专家学者,还有校园里朝气蓬勃正在为投身广播事业认真准备的莘莘学子。广播的未来天高地阔,需要我们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拓展前行。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陈文申书记表示:传媒事业的发展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长征。本届研讨会,大家将深入研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对广播业态重塑的相关问题。坚守广播优势、巩固发展成果,新的长征已经开始,中国传媒大学愿意与业界和学界的各位同仁一道,共同走好广播事业的新长征。

首届“广播媒体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征文颁奖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胡占凡副会长提出:广播媒体要创新首先要瞄准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其次创新的关键抓手是内容,要以全新的视角与思维推动产品创新;第三,要重视广播的经营创新,善于拓展新的盈利空间与手段。第四,地方广播要突出本土化和服务性。总之,只要广播界同仁看清广播传播的大趋势,建立起创新思维的新模式,敢于探索,广播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融媒体背景下的广播发展思考》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俞虹副院长指出: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广播的变与不变,而广播人在不变当中看到了广播应该有的春天与自信,在变化中深化着对于变化的认识,以至于更好地去改变广播。

浙江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董传亮:《融合,广播的使命》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董传亮总编辑认为广播是本土化、服务性、陪伴性、有温度和互动性的媒体,并总结了融合的路径和方法:1.直播流最有商业价值,2.主播经济、音频产品是方向,3.汽车收听是主阵地,4.客户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5.建立大数据中心,6.以活动为抓手的广播垂直生态产业是拓展空间。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副台长、总经理黄信:《打通入口 聚力互动——江苏广播融合转型的思考与实践》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黄信副台长强调:“无互动,不融合。”下一步,江苏广播将依托“大蓝鲸”App以及相关联的社交媒体平台,继续以强化互动为主线,探索融合转型。从声音出发向融媒体传播形态拓展,主持人、节目人员必须调动多种手段,策划丰富多彩的话题与活动,登堂入室,打造产品、提供服务、创造新价值。从传统直播互动向定制直播互动、事件类随机直播互动拓展,用“专业性+便捷性”的方式探索和丰富直播形态。从传统单一的内容传播向“内容+活动+服务+互动+融媒体”呈现拓展,探索更加融合的运营模式,在创造传播价值的同时创造营销价值。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彩:《广播一直在路上——对广播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的几点认识》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张彩教授表示:只有牢牢抓住声音和听觉的基本规律,在“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融媒体生态中才能突显“我”的实在性。培养“多信源采集、多媒体编辑、多平台分发”的对多媒体的适应性,面对“受众用户化、内容市场化、终端平台化、营销数据化”培养对融媒体广播全价值链的掌控力,培养对“居家收听、移动收听、车载收听”等智能化场景切换及叠加的敏感度。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海阳:《海阳工作室进化论》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海阳认为:《海阳现场秀》节目能够顺利的实现三个品牌发展周期的快速迭代,得益于中央电台的团队化运营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工作室是一种传统媒体人实现内部创业,走向市场的尝试。我们是台里种下的种子,如果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将为全台走向市场融合创新树立更加坚定的信心。使广播真正实现听众向用户的转变、内容向产品的转变,编辑、记者与主持人从内容生产者向品牌经营者的转变。

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昶主持

(史上最全)第六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说了啥?(上)

刘昶院长指出:希望通过畅通学界与业界的对话通道,在最新的传播趋势下,展开对广播发展的相关争鸣;希望此次研讨会能为广播在新的融合发展趋势中,就如何巩固自身传播优势,重塑新型主流媒体的中坚地位、规划广播发展大格局提出建议,形成共识。

转自中国广播

 
附表: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