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电影放映员的坚守

做电影放映员曾是全家人的骄傲

刘亮,湖南省邵阳县谷洲镇广播电影站站长。1983年,当时的谷洲镇电影队要增补一名放映员,刚刚高中毕业的他便报了名。在那个年代,这样一份工作在乡亲们眼中是非常吃香的,因此竞争也相当激烈。刘亮到现在还非常清晰地记得,当时通知他去面试的时候,他正在地里割稻子。他赶忙放下镰刀,一口气跑了十几里路到乡政府去面试。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电影是老百姓唯一的精神食粮,放电影非常受欢迎。电影《红楼梦》刚刚在农村放映,各村都想抢先观看。为满足村民需求,刘亮每晚都要奔波几个村,连续五个晚上,每晚都放映到天亮,放映场上人们的欢声笑语深深地印在了刚当上放映员不久的刘亮的脑海里。

谷洲镇管辖36个行政村,地域较广,放映任务繁重。为了不辜负村民观看电影的热情,刘亮总是每天提前赶到放映地点,拉好银幕,调试好机器设备,以便让村民准时看电影。有的村落偏僻,往返一趟要走30余里,刘亮常常是独自奔走于山间小道上。1986年4月,妻子生女儿刘芳林时,他正一个人在乡下放电影。他的付出换来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刘亮的妻子段劝联自豪地告诉记者,那时刘亮走在乡村里,连3岁的小孩子都会追在他屁股后面叫:“师傅,师傅。”大伙的尊敬让刘亮和家人倍感自豪,尤其是女儿刘芳林。

那时刘亮在附近的街道放电影时会带上女儿,在开映之前还会拿着麦克风让女儿唱两首儿歌。当着几百号观众的面,刘芳林还真哇哇地唱了起来,换来乡亲们的几句夸赞:“刘师傅的女儿真大胆!”

在放影科教电影的同时,刘亮还自制农业科技幻灯片,女儿的普通话比爸爸说得好,于是小芳林还为幻灯片配音,成了爸爸的小帮手。让刘芳林最得意的就是学校包场看电影了,那时学校每学期会组织学生,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去镇政府礼堂看电影,同学们羡慕地说:“哇,你爸爸是放电影的耶!”

如今,刘芳林已是23岁的大姑娘了,她说:“儿时,电影在我幼小的心中是神圣的!”

电影低潮期,一个人孤独地坚守

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DVD,这严重冲击着电影市场,人们宁愿在家租碟看,也不愿上电影院了。放电影已经难以养家糊口了,与刘亮一起工作的其他乡镇放映员要么改行,要么下海经商,纷纷离开了放映队,最后只剩下刘亮一个人。

刘亮不是没有犹豫过,然而他想:“我也离开的话,谁为山村学校里的孩子们放映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就为了这个理由,刘亮选择了留下。但是,放电影的收入养不活一家四口人,怎么办呢?刘亮在邮政部门又找了一份月薪四五百元的代办员工作。于是刘亮一边当邮政代办员,一边坚持放电影,只要哪里有放映需求,他总是有求必应,从未耽误过一次,这一干就是6年。

这期间,刘亮的好友、当年和他一起当放映员的刘志勇在新疆经商多年,已成为大老板,曾多次上门劝刘亮一同去新疆经商。刘亮没有去。刘亮家有许多亲戚在缅甸、老挝做五金生意,他们多次劝刘亮夫妻俩过去帮忙,刘亮拒绝了。看着挣钱的事刘亮不去干,这让一心想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妻子段劝联焦急万分。

由于过去的放映设备逐渐老化,严重影响声光效果,而且以前的胶片机放的都是老电影,人们早已看腻了,于是刘亮决定更新设备。刘亮想把家里多年来的积蓄4万元钱拿出来,购买一套模拟数码放映设备,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放映质量。可这4万元钱是妻子准备用来盖新房的钱呀!开始妻子不同意,还跟刘亮吵了起来:“放电影不能给家里挣钱,还从家里往外倒贴,你听听别人都是怎么笑话你的,就是做个木匠也比你放电影挣得多!”然而埋怨归埋怨,段劝联最后还是让步了,因为她知道在丈夫心中,放映是他的至爱,服务群众是他的追求,群众满意是他最大的快乐。丈夫选择了放电影,她则选择支持他。有时看着丈夫忙不过来,段劝联也会帮丈夫去放电影。

回忆起那段艰辛的岁月,直到现在,段劝联依然泪光涟涟。

进山为96岁老人放专场电影

2007年10月,邵阳县为进一步落实“农村电影2131工程”精神,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面展开,刘亮迎来了电影放映的又一个暖春。

2008年春节前夕,那场 50年一遇的特大冰冻灾害让全镇连续停电近一月之久,刘亮带着发电机及放映设备又下乡了。哪里停电,他就把电影放到哪里。冰天雪地里,人们守着电影看到了凌晨5点。这期间刘亮听到一个消息:罗声村96岁的段玉老人,因为家住偏远山区,再加上年事已高走路不便,已有20年没看电影了,老人唯一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上一场电影。2008年1月6日,刘亮冒雨骑了6公里的山路前往段玉老人家里,为老人免费放映专场电影。

当刘亮来到老人家里时,老人已早早等候在屋场前。老人看见刘亮摆弄着新式放映机,好奇地问:“你的放映机怎么没有那个大圆盘子呢?”老人激动地和刘亮聊起来。原来,年轻时的段玉是个民间花鼓戏艺人,他对电影也非常痴迷,有一回为了看一场《白蛇传》,他赶了10公里山路去邻村看电影。后来老人因病腿残疾了,再也出不了山去看电影了。当天老人看着《打铜锣》、《补锅》这些熟悉的花鼓戏时,感动得热泪盈眶。20年了,老人终于圆梦了!

设备的更新,放映质量的提高,宣传工作到位,再加上服务热情,谷洲镇的公益电影放映重新呈现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争机子放电影的久违场景。

过去私人红白喜事请人唱戏,每天要花几千元,现在每晚放映两场电影才100多元,这让一些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拍手叫好,同时大大减少了村民打牌赌博的行为。

购进科教短片,送农民致富“金钥匙”。为配合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工作,刘亮又花近2万元购回一套全新的摄像及幻灯制作设备,每晚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以及计划生育、耕地保护、森林防火、安全用电等政策法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更好地配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刘亮每晚除了放映那些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俱佳的主片之外,还精心安排放映一些科教短片,深受农民喜爱。特别是放映《西瓜栽培技术》后,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谷洲镇无籽西瓜的种植已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1万亩优质无籽西瓜誉满周边地市,每年都引来衡阳、娄底、永州等地西瓜商贩云集于此。谷洲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

几十年来,刘亮共放映电影1万余场次。最令刘亮引以为豪的是,他所在的电影队曾荣获中宣部、文化部、农业部、林业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全国农林科教电影汇映先进单位”称号。

附表:
文章关键词: